纸袋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纸袋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资讯】大豆市场回顾与展望低迷格局将持续矮生忍冬

发布时间:2020-11-04 07:55:30 阅读: 来源:纸袋厂家

大豆市场回顾与展望:低迷格局将持续

2004年的大连大豆市场可谓是坐了一趟“过山车”,第一季度,市场价格以快速拉升的方式创下了近十多年来的新高,随后市场价格由“峰顶”一路下滑。连豆市场的这种走势应证了经济学上一个经典的周期理论,即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复苏、高涨、衰退、萧条四个阶段,而其中的高涨和衰退两个阶段恰是2004年大豆市场所经历的两个阶段。  2004年大豆市场回顾  高涨阶段  这一阶段市场的基本特征就是市场虚假性需求极度旺盛,这从以下的一组数据中可以得到应证。在截止到2003年9月末的2002/2003年度里,国内大豆、豆粕和豆油三大品种均呈供大于求的格局:大豆的新增供给量为3792万吨,总消费量为3434万吨;豆粕产量达2038万吨,国内消费加上出口总量为1743万吨;豆油的新增供给量和总消费量分别为632万吨和565万吨(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在2003年度期末库存增幅较大的情况下,2003/2004年度的前6个月里,国内进口的大豆及豆油依旧保持着较大的增量。2004年的第一季度,国内进口大豆达到了541万吨,这与2003年和前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39%和1.36倍;豆油进口了76.3万吨,这与2003年和前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2.26倍和11.72倍。国内外大豆市场在美国农业部调低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及调高全球大豆需求量尤其是中国需求量的影响下呈现一片追涨的形势,市场视东亚及中国等地区暴发禽流感疫情于不顾,从大豆种植户、经销商到压榨厂及饲料企业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惜售心理,隐性库存不断增加,市场中的泡沫成分日益增大。有资料显示,2004年第一季度,国内各大饲料企业的豆粕的库存量普遍可以维持企业一个月左右的生产时期,这与后期企业的即采即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衰退阶段  当CBOT大豆价格达到近十多年来的新高时,美国大豆的出口市场出现需求萎缩的现象,洗船及回售时有发生,在截止到4月初的四周里,美国大豆的净出口量仅为53.93万吨,这还不及高峰时期周销量的一半,高企的价格抑制了消费需求。同样,坚挺的价格也极大地促进了大豆的生产,2004年美国大豆的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7340万英亩提高到7510万英亩,中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也由2003年的984万公顷增加到1058万公顷,在相关市场上,中国的油菜籽也获得了丰收,其产量达1190万吨,同比增幅达9%,为历史年最高年。  进入到二季度以后,由于国内经济自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的第一季度出现了局部过热现象,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货币供应量增势不减,国内经济发展出现了通胀预警信号。面对这种情况,政府相继出台了包括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行政手段在内的紧缩性宏观调控措施,这使得企业的信贷额度普遍降低,支付能力下降。面对这种困境,国内的压榨企业低价出货意愿增加,并由此引发了大豆产业链中各环节抛售意愿的增强,市场中的隐性库存很快就转变为显性库存,市场需求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支配下迅速萎缩,市场供给很快发生逆转,泡沫成分迅速破灭。同时,CBOT大豆市场在美国大豆丰产的压力下,投资基金一路打压,中美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双双从“峰顶”迅速滑落,A0501合约自4月5日的3626元/吨一路跌到8月12日的2545元/吨方企稳反弹,4个月的时间里跌幅达30%。面对成本高昂的库存大豆及价格下跌、需求低迷的大豆制成品市场,国内压榨行业出现普遍亏损,国际支付能力下降,面对前期订购的高价位国外大豆,国内的压榨企业不得已采取了回售及洗船的办法,中国企业的违约事件多有发生。  第四季度以后,随着大豆及其制成品市场价格的回落,豆类制成品需求市场相对提升,同时由于价格的低迷,导致中美两国大豆种植户产生了惜售心理,在此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外大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达到了阶段性的平衡,市场价格呈箱体波动态势。  2005年大豆市场展望  中国因素  去年12月初,中共中央的经济工作会议为2005年的经济形势定下了基调。会议认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民经济的运行将在政府的“点刹车”和“有保有压”的调控下趋于平稳增长。预计2005年,我国GDP将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回落至17%左右、CPI在4%左右(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2005年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  具体看,在货币供应量方面,至2004年10月末广义货币M2增幅仅为13.5%,这已大大低于年初确定的17%的调控目标,为了确保国内经济运行能够实现“软着陆”,预计2005年货币政策将会由偏紧转向中性;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再次把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到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高度上来,强调了“三补一减”的扶农措施。政府的这些农业政策,将提升占有我国人囗主体地位的农民的消费购买力。2004年,政府的“三农”政策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前三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城市居民的增长率,达19%;从就业上看,到第三季度末,全国城镇单位有从业人员同比增加37.2万人,这是自1996年以来第二个从业人员同比增加的季度。同时,从业人员的报酬也出现提高,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同比增长14.5%;2004年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至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966亿元,比2003年同月增长了13.9%,1~11月累计增幅13.2%,全年增幅平稳。在宏观经济运行及消费市场均处于良好态势的情况下,预计2005年国内大豆及其制成品的消费市场将会延续近几年来的稳步增长态势。  从饲料市场上看,作为饲料消费主要来源的家禽养殖业,2004年由于“禽流感”的出现,养殖周期及养殖户对市场的谨慎心理使国内家禽存栏量始终未能增加,有些省份还出现了下降。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蛋鸡养殖第一大省河北省1~3季度家禽存栏同比下降2.3%,蛋鸡养殖大省江苏、广东省3季度末家禽存栏同比分别下降8.29%和7.1%。相对于禽类消费市场,家禽存栏量的不足导致了2004年以来禽类价格的逐步攀升。江苏凌家塘农副产品市场的活鸡和鸡蛋的价格在2004年2月底和3月初触底以后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尤其是活鸡价格涨势尤为明显。分析2005年禽类市场,由于现阶段豆粕、玉米等饲用原料价格大幅回落,家禽业的养殖成本下降,同时禽类市场价格的高企,将会增强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在畜产品市场,2004年畜肉消费和出口均呈现良好态势,前三季度畜产品出口额22.5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其中,生猪产品出口6.8亿美元,同比增长46.4%。预计全年畜牧业产值将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畜牧业的快速增长以及家禽业的稳步回升推动了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预计全年工业饲料总产量将突破9000万吨大关,同比增长3%左右,可以预期,在2005年这一增长态势仍将得以持续。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2005年的畜禽养殖业依然将会面临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周边一些国家禽流感疫情不断发生,是否会对我国产生影响仍需多加关注;另外,欧盟至今尚未解除对我国禽类产品的出口禁令,日韩两国也没有恢复我国我国冻鸡等禽肉生品的进口,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2004年我国禽类产品的出口,2004年前三季度,国内家禽产品出口4.3亿美元,同比下降27.1%;同时,我国2005年将向美国及南美等国开放畜禽肉类产品的进口等。2005年国内畜禽养殖业将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中寻求生存之道。  在新豆的收购市场,由于2004年新豆上市时的市场价格显著低于2003年同期的市场价格,加上往年农民出售新豆有“越等越贵”的经验,这导致了东北地区的豆农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惜售心理,而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支持大豆产业而实施的减免农业税、粮食直接补贴(大豆种植户享受补贴10元/亩)以及良种补贴(高油大豆良种补贴10元/亩)等措施使得2004年的豆农免去了往年的交税、还贷等负担,“存豆就是存钱”的观念使得东北豆农的心理价位普遍较高。  就压榨企业来说,由于2004年国内外大豆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国内压榨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困难、支付能力降低的窘境。面对新豆的上市,企业的采购心理比往年任何时候都更为谨慎,加上企业对后市普遍持看淡心理,在农民惜售的情况下,企业采购进度滞缓。2004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呈箱体波动态势,就是在豆农惜售与企业谨慎采购的博弈中达到暂时平衡的表现。国内大豆市场在2004年的第四季度,在豆农惜售和企业谨慎采购的博弈中达到了阶段性的平衡,但是随着2005年春播生产的到来以及豆农存豆成本的增加,农民手中的大豆终将会流向市场,市场的压力将会随之增大。  在大豆进口方面,由于现阶段我国大豆人均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未来我国大豆的消费量仍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但是人多地少的现状决定了长时期内我国大豆消费的主要来源依然是国外的进口大豆,近几年来我国进口大豆的状况也反映了这一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增势明显,尤其是近三年来,大豆和豆油的进口猛增。由于2003年大豆进口量同比增幅巨大,导致2004年的期初库存量增加,这是2004年国内进口大豆较2003年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从趋势上看,2005年我国大豆的进口量仍将会保持近几年来的增势,但考虑到这两年国内大豆的期未库存较为充裕,预计2005年我国大豆的进口将会呈小幅增加的态势,约在2100万吨左右的水平。  从大豆与玉米的比价关系看,由于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季节大致相同,其用途也均具有榨油和饲料功能,所以,大豆和玉米为典型的竞争作物。通常情况下,农民会比较两者的种植效益来权衡来年两者种植面积的分配。一般来说,大豆和玉米间价格的比值越大,农民种植大豆的收益就越大,种豆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否则就倾向于种植玉米。从经济学上来说,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其效益应是等同的,即种大豆的效益=种玉米的效益,当这一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农民的种植意向就会发生改变。由上述公式可以推出:种大豆的效益=大豆价格×大豆单产,种玉米的效益=玉米价格×玉米单产,进而得出这样的公式:大豆价格/玉米价格=玉米单产/大豆单产。把这样的比值与近十年来大豆与玉米的种植面积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近十年来,玉米与大豆单产的比值有逐步增长的趋势,这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豆种植面积稳步增长的原因之一。分阶段看,1997年和2000年,这两年比价值的增加均促进了当年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和玉米种植面积的回落,而后两年又因大豆的丰产而使得比价出现回落,出现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回落的现象。近两年来,比价的增长促进了大豆种植面积的增长,但是2005年这一态势很难能够维持下去,预计2005年大豆的种植面积将会与2004年大致相同或略有减少,而玉米的种植面积将会有所回升,而比价也将会适当回调。  综上所述,2005年中国大豆的消费量依然会维持近几年来的稳步增长态势,大豆的进口量小幅增加,而国产大豆的播种面积则变化不大或略有减少。  大豆主产国生产情况  作为世界大豆生产的新兴力量,南美大豆的产量是影响2005年全球大豆市场价格的又一重要因素。经过近几年来的继续扩张之后,2004/2005年度南美大豆的种植面积趋于平缓,其中阿根廷的种植面积还较2003年度出现微幅减少,为1420万公顷;巴西农业部预估本年度本国大豆的播种面积为2230万公顷,较前一年度增加约5%。至去年年底,南美大豆的播种进度自北向南逐步趋于尾声,其产量的预期亦越发明朗。自10月份南美大豆播种的初期开始,南美地区的天气状况总体表现良好,基于此,巴西农业部在12月中旬的报告中预测本年度本国大豆的产量为6140万吨,这高于10月中旬的5950万~6080万吨的预测值。同样,巴西统计局(IBGE)也将本国大豆产量的预估值由上年11月份的6310万吨调升到6324万吨。由于阿根廷农业部和谷物交易所至今尚未对本国大豆的产量作出预测,目前对该国的产量难以估测,但该国的天气状况与巴西一样要好于2003年。由于上两个年度南美地区遭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旱情,大豆单产下降,由往年的经验和2004年耕种期的天气情况看,本年度南美地区的大豆在生长期内天气状况不会很差,或者说至少会好于近两年来的天气情况。那么南美地区大豆的生产是否可以就此乐观预估呢?这还要结合锈菌病的负面影响进行综合评估。  锈菌病是一种令大豆的叶子过早凋谢而使大豆减产的病虫害,这种病菌在温暖和潮湿的天气条件下极易繁殖,有资料显示,2003年巴西大豆因锈菌病的因素损失了约10%,合470万吨左右。目前,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大豆种植区已均已发现锈菌病疫情,巴西的锈病疫情已经蔓延到8个州51个地区。从防治锈菌病的措施上看,南美地区的相关部门对此病情的防治是有所准备的。在巴西,政府除了在使用防治锈菌病方面给予农民优惠措施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项目,为保证2004年杀菌剂供应充足,有关部门还开通了特殊供应线路,包括通往欧洲的常规飞机航线等。尽管如此,锈菌病对南美地区大豆的影响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目前相对湿润的天气状况下。初步分析,本年度锈菌病对南美地区大豆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其损害程度上将会弱于2003年。结合锈菌病和天气现象综合考虑,本年度南美地区大豆的单产会将会好于近两年来的水平。由于目前市场对南美本年度大豆的产量已经有所预期,不排除后期随着随着锈菌病的发展,相关机构会对产量的预测有调降的可能,即便是这样仍然不能改变南美大豆大幅增产的趋势。  锈菌病对美国大豆的生产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即心理层面和实际可能造成的损失。心理层面的影响主要是因担心种植成本的增加,部分农场主将会改变今春的耕种计划。由于为防止锈菌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对豆田施用了杀菌剂,将会使每英亩大豆的种植成本增加25美元或25%左右,这将会减弱农场主的种豆积极性,转而种植其他农作物,如玉米。由于玉米相对抗旱、没有锈病的侵扰、单产也较稳定,玉米的成本优势较大。有美国经济学者研究得出,锈菌病将会使农场主减少大约100万英亩左右的种植面积,这一数字与2004年的种植面积相比减幅约在1.3%左右。  锈菌病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可能造成实际损失。具体损失程度如何,目前确实难以估算,但美国农业专家提出了三种可能性可供参考:1.当采取了非常好的控制措施,锈菌所造成的损失将是预期产量的0%~5%;2.当采取了适当的控制措施,锈菌所造成的损失将是预期产量的5%~10%;3.当控制措施比较差的时候,锈菌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达到预期产量的10%~75%。考虑到美国方面的经济实力较强、农业技术较为先进、前期准备工作也较为充分,这里笔者倾向于第一种可能,即4%~5%左右。如把锈病对耕种面积的影响与可能造成的损失结合起来看,锈菌病对2005年美国大豆的生产所造成的损失程度约为5%~6%。不论这一预测是否准确,锈菌病的因素对2005年美国大豆的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将会是肯定的,因此预计2005年第三季度国际大豆市场的压力将会有所减弱。  惜售,是近期影响国际大豆市场价格的又一重要因素。在2004年新豆上市的季度里,美国大豆农场主面临着一个烦恼的问题:低迷的市场价格。按照美国新农业法案规定,新豆收获以后,豆农可以申请美国农业部商品信贷公司为期9个月的商品货款;或者申请政府的价格补贴的支持,即当市场价格低于5美元/蒲式耳时,美国农业部将会提供贷款差额补贴,两者只能选择其一。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农场收购站点的收购价格大多在5美元/蒲式耳上下小幅波动,是选择贷款以期待日后市场价格出现上涨时可以卖个好价钱,还是出售大豆申请价格补贴,这着实让农场主左右为难。惜售,是目前农场主普遍认可的也是无奈的选择。有报道说,有的农场主因库存大豆已经堆满,干脆把豆子堆在的停车场上,准备作长期抗争,而进入政府贷款项目的大豆数量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农民的销售意愿依然不强。据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12月21日的一周,2004农事年大豆进入政府贷款项目的数量比一周前增加1307.7万蒲式耳,总量达到2.8479亿蒲式耳,预计2004年年底贷款项目总量可达3.2亿蒲式耳,相比之下2003年年底的大豆贷款项目的总量为1.22687亿蒲式耳,农场主惜售意愿由此可见一斑。无独有偶,面对低迷的市场价格南美豆农同样销售迟滞,至去年12月上旬,本年度巴西大豆销售进度为15%,这远远落后于去年期的48%及5年平均销售进度的35%;同样,阿根廷大豆销售进度为79%,这落后于2003年同期的85%。美国和南美豆农的惜售,阶段性地减缓了国际大豆市场的供给压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豆农的持豆成本在不断上升,持豆的耐心则会下降;同时随着南美大豆播种期的结束,南美大豆产量的预期也将会渐趋明朗;随着春天的临近,北半球玉米、大豆的耕作期将要到来;2005年2月份以后,南美的新豆也将进入收获,南美的豆农惜售心理将会愈发脆弱。所有的这些因素终将会来临,惜售心理所造成了堤坝终将难以抵抗犹如洪水般的库存大豆。  来自金融市场的影响  最后让我们关注一下金融市场的情况。随着基本金属及国际原油商品价格由高位的回落,近期商品价格指数(CRB)在历史高位附近呈振荡走势(见图四)。尽管大豆等农产品市场与基本金属和原油的市场受到来自不同基本面的影响,但是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却是一致的。在2004年第四季度,由于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与金属及能源等市场价格的严重背离,大豆市场给国际风险基金提供一个较好的规避通胀风险的途径。随着2005年CRB指数的滞涨或者回落,其对大豆市场的支持因素将会趋于减弱。  美元指数自2002年年初在美国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的影响下,步入了长期性的贬值周期,至今跌势不止。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影响美元汇率的因素绝非只有财政和贸易这两个因素,背后还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因素,尤其是现阶段美元汇率处于历史低位区域时,其政治因素的影响将会愈发明显。依笔者愚见,在2005年,美元汇率即便能够跌破历史低位78.19点(以美元指数为例),其继续下跌的空间也是极为有限的。预计,在2005年的上半年,美元汇率将会徘徊在低位附近。因美元汇率已处于历史低位,其对国际大豆的影响就是将会压缩国际大豆的下跌空间。  还有一个投资者较为关心的人民币升值问题,这同样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打个简单的比方,在美元汇率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如此时让人民币升值,岂不等于期市中的多头在大幅下跌之后进行斩仓?这极有可能加大多方把头寸平在地板位上的风险。如此时让人民币升值,那国际游资留下的窟窿该如何填补?既然中国已经在3年内抵抗住了美元汇率33%的贬值,那么在美元汇率下跌空间已经不会很大的情况下何不坚持住?如美元继续贬下去,美国政府将会面临很大的政治压力,当然中国方面也遭受很大的升值压力,这好比是期货交易中多空双方的博弈,看谁能笑到最后。笔者的观点是,即使我国要调整人民币汇率也不会是现阶段,而是当国际游资撤退,或者说美元汇率出现触底后的反弹、市场不再炒作人民币升值题材时作适量调整。不管人民币的汇率是否调整,其压力将会长期存在,预计2005年人民币汇率因素对大豆市场的影响不会很大。  结束语  展望2005年的国内外大豆市场,全球大豆的产量与消费量均增势不减:预计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的产量将达23012万吨,较2003/2004年度大幅增加4031万吨;全球大豆的消费量将达20832万吨,较2003/2004年度增加1749万吨;消费量的增加不及产量的增长,预计本年度全球大豆的期末库存将攀升至历史高位6057万吨(USDA报告)。可以预计,2005年国内外大豆市场所面临的压力依然沉重。2005年上半年,市场将会在库存大豆的打压下,步入熊市中的最后一个阶段——由衰退走向萧条的阶段。在空方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之后,市场将在第三季度北半球供给压力相对减缓的影响下由下跌转为振荡。

萌西游

布武天下百度版

街机台球大师游戏下载